《游戏法说》——广东广悦律师事务所全新推出的游戏相关法律专栏,由互联网与高新科技部资深律师倾情解读,通过案例带你了解游戏市场中的法律知识。
近日,声称从不打广告的老干妈却因为“拖欠”腾讯上千万的广告费登上了各大媒体头条。自从6月29日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发布民事裁定书查封老干妈旗下1600余万财产,到6月30日老干妈发布声明从未与腾讯合作并已报案,再到7月1日贵阳市警方发布通报称系3人伪造老干妈公司印章并冒充老干妈市场经理与腾讯签订合作协议,目前3人均已被刑拘。
同样是看热闹,却已有游戏公司开始居安思危:腾讯体量庞大,上千万的回款不至于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可对大多数游戏公司而言,往往一次合同签订的失误就会给公司带来颠覆性的灾难,几十上百万的款项便已可能是公司正常运营的生命线。在事件爆发之后,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网友都发出质疑,3个人如何就能冒充诺大一个公司开展上千万的合作,在合作履行过程中,鹅就一直没有发现问题吗?
我们暂不知道这3个人背后有何高明的“骗术”或者“演技”,或者还有其他大众不知道的背景情况。但是对于任何公司来说,如何完善公司管理体系,尽量避免或者降低商业风险都是一个必须面临且需要解决的问题。
古人有云:未雨绸缪,这句话用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上也是一样的。公司如能在每次合作前,花一些时间与精力做评估,都有可能从源头上降低甚至消除某一类的法律风险,这样事前预防的成本将远远低于事后挽救的成本。
(一)对同类合作的交易风险进行预估及了解
游戏公司的商业交易模式虽有固定的套路可言,无外乎是独代、联运、分发、买量等,然而各类的商业模式均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如:独代合作对于发行公司最大的风险可能在于提前支付了不菲的版权金及预付款,研发公司却无法如期交付产品;而对于研发公司而言,最大的风险可能在于举公司之力完成了产品并交付后,发行迟迟不进行商业化运营。
诸如此类的风险,均需要游戏公司在准备开展某一项业务或者进行某一项合作之前对该类商业模式进行一定的了解及风险预判,才有助于在合作启动后,就高频风险点进行有的放矢的管理和预防,而不是懵懵懂懂杀入一个新的业务领域后发现满地都是坑。
(二)对合作方进行一定的背景调查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非常多的渠道可以提供一定的信息。我们建议游戏公司至少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了解:
1、就合作方的商业模式、履约能力、行业评价等向业内友商进行咨询。如:某合作方存在高额的欠款纠纷,或存在严重的收支不平衡,则游戏公司在合作时应当谨慎评估。
2、鉴于游戏公司的特殊性,合作前应对合作方的软件著作权、版号等相关资质、官网、ICP备案等相关资质进行核实;如遇到资质不匹配的,则应当提高警惕,避免遇到皮包公司。
3、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天眼查等平台,对合作方的公司背景、注册资本、股权架构、主要负责人甚至司法风险、经营风险、公司年报等方面进行了解;如注册资本过低、注册时间过短、司法风险较多,则该类公司的履约能力值得划上问号。
游戏公司的合作伙伴可能分布在全国甚至全球各地,想要对每一个合同进行面对面签约基本上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甚至大多数合同的签订直至终止,双方人员都没见过面,更别谈是否了解对方公司实际办公地址、人员规模、业务规模等基本信息。大多数游戏公司都是对业务流水看之甚重,而对法律风险却以为不会落在自己身上,往往在诉讼临门时,才不惜一切代价试图胜诉。
今日知识点一:民事诉讼的基本流程为:立案-送达传票给被告-调解(可能有)-双方交换证据-开庭-等待判决;时间周期取决于各个法院的案件数量,一般在6-12个月不等,案件复杂的情况下可能更长。
事实上,当公司想要举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的时候才发现,自身不仅已经错过了事前防范的最佳阶段,也错过了事中最好的规避风险、保存证据的阶段。而诉讼中,需要清晰的事实、稳固的证据来作为基础,法律程序来作为保障,而非靠当事人的一面之词。因此,合同履行中交易细节的执行到位、流程控制无论是对事中的风险防范还是对事后的诉讼举证,都有着极大的作用。
(一)合作中的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执行到位
1、双方合同一旦签订,就具有法律效力。在合作双方发生任何纠纷的时候,合同都是第一样拿出来对质的证据。因此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盯紧每一个合同条款,尽可能的避免对己方不合理的责任限制条款,同时保证合同双方/各方的责任条款做到约定明确,保密条款、违约责任条款、争议解决条款、知识产权条款、不可抗力等常规条款也应当保证齐全。
公司做不到的事情应当尽量避免体现在合同中,勇敢的对每一个所谓的“不能修改的合同模板”提出己方的修改意见(当然了,某些大厂确实可以例外,有时也需要根据业务需求而对症下药)。如:公司确实无法接受N+1的结算周期,则应当根据公司实际进行修订,而不能指望靠行业默认的“不催不付,反正基本不给违约金”的潜规则思想来解决拖欠款的问题,避免为己方的违约留下后患。
2、双方合同一旦签订,就具有法律效力。合同内容即使已经经过了双方的确认,在签订的过程中也应当至少保证做到如下几点:
-
严格按照内部程序履行审批、盖章等程序
-
重大的经营活动及业务合同,如合同金额超过公司章程规定,则需要经过股东会、董事会的审查并出具相关决议
-
合同未签订之前,不提前履行合同内容
-
确认合同上的当事人已经获得对方公司的真实授权(鹅与老干妈的爱恨情仇请了解一下)
-
保证合同签订所需要的双方资质齐全,如营业执照、软件著作权、版号、开户许可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等之类的复印件
-
确认合作方的真实办公地址等信息
3、双方合同一旦签订,就具有法律效力(重要的话一定要说三遍)。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如双方达成合意,对合同的履行内容进行一定的修改,如修改分成比例、调整产品交付时间、延长合作期限等,都应当以补充协议的形式确定下来,避免由于合同内容与实际履行不一致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二)公司各环节的配合缺一不可
1、合同的履行永远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
在合同的实际履行中,商务部门、产品部门、运营部门、财务部门等均应当参与其中,每一个关联部门都应当对合同的细节清楚知悉。如:商务部门应当保证合同的签订及回档;产品部门应当知道合同约定的交付时间,以方便安排开发进度,避免延迟交付产品导致违约;运营部门应当知道双方约定的数据标准或结算规则,以更好的核算产品成本出具账单;财务部门应当依照合同的约定进行开票、付款等操作,保证发票及对账单与合作产品的一一对应性,遇到应收款项的拖欠等事宜应当及时提出预警。
今日知识点二:在合同的履行中,一份经过双方有效确认的对账单不仅能够确认金额、回款时间、当事人双方,也能够起到证明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目的,在个案中,一份对账单甚至能起到诉讼时效中断的作用。因此,公司除了应当定期对账外,应当就对账单要求合作方签字/盖章清晰确认并回传,最后做电子档、纸质文件双重保存。
2、合同的履行永远不是一个短期工程
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己方在避免己方产生违约的同时,也应当对对方的违约行为及时提出异议并采取相关的措施,避免以默认的形式形成对违约行为的认可,从而错失对自身权利保护的最好机会。对于依法或者依据合同约定可以随时解除的合同,应当及时利用合同解除权保护己方利益。
合同的履行影响到公司的营收,是一个公司的生命线,只要公司存在,则合同的履行就是一个长期工程。在单个合同的履行中,需要持之以恒的严格执行合同中的每一项约定。在多个合同中的签订中,也应当全盘考虑到是否会与其他的合同产生冲突,如授权区域的重叠、授权渠道的重叠、授权日期的重叠等,避免产生违约。
(三)公司整体的法律风险及制度应当逐步完善
公司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除了对常见的考勤、工资、奖惩等形成管理制度,对合同的审批、公章的使用、邮箱及名片的管理等也应当形成制度,尽量通过规范化的日常管理来降低法律风险。
其次,对于公司的管理层而言,也应当建立起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并落实在公司的日常管理全过程中,逐步的形成公司内部的法律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定期对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进行排查。
再者,应当着重培养业务一线或者执行人员的法律意识,严格按照公司规定执行流程,在每个风险控制点各司其职,从而更好的防范合同履行当中的交易风险。
每个公司都应当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对商业法律风险拟定一个警戒线。如:6个月未回款的合同是否应当及时进入法律程序?当公司的应收未收款项已经超过全年应收的30%时,是否应当及时提醒业务人员注意坏账风险?
(一)救济的基础
就大部分公司的商业交易而言,救济的基础永远是合同条款。如发现合作方存在违约行为,应当就其违约行为进行证据的相关保全,并且明确对方违反的是合同的哪一个条款。这也是我们反复强调的,就合同的内容一定要细致细致再细致。
1、公司日常应当重视合同文本、凭据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防患于未然。一旦可能涉及纠纷,应当能够及时调取相关证据,如条件许可,也可以尝试在律师的指导及帮助下搜集、保全相关证据,提高胜诉的几率。
2、除了上述证据的保存及管理外,公司也应当注意收集合作方的有效送达地址、合作方的银行账户及可执行财产的情况。
3、鉴于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一般而言),因此公司如遇到合同纠纷并有意进入法律程序,则应当尽快启动,一来避免超过诉讼时效而丧失胜诉机会,二来避免合作方转移财产而错失良机。
今日知识点三:诉讼时效指的是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用大白话就是说:都三年了,你还不想着维护自己的利益,那就当你不要了。
(二)救济的方式
对于仍有一定可能收回的款项,在业务人员口头催促无效的情况下,建议公司优先采用公司函的形式进行催款,有时候书面的函件胜过口头的千言万语,同时也不至于诉至法庭损害合作关系。如未收到预期效果,其次再考虑律师函或提起民事诉讼(仲裁)。
我们应当明白,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尤其是今年疫情影响以来,各行业各公司都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对于公司内部而言,最大的不确定性更是在人身上。因此,并不存在一劳永逸100%无风险的风控办法。但我们至少可以在合同履行的全流程中根据不同的阶段在制度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等多角度加强把控力度,以尽可能地降低公司的商业交易法律风险。
虽然腾讯与老干妈之间的诉讼纠纷,以鹅厂的“逗鹅冤”、自称“憨憨”式的自我调侃等公关手段,暂时消弭于一场全民狂欢,但其中的问题仍然值得我们审慎思考。
声明:
本文章仅为交流探讨之目的,不得视为广悦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任何仅依照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做出的行为及因此带来的后果均由行为人自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