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游戏产业蓬勃发展,游戏平台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吸引用户流量和推广自身服务的过程中,一些游戏平台采用了各种营销手段,其中在官网上设置悬浮条引导用户操作是常见的方式。然而,当悬浮条的介绍与实际跳转结果不符,如官网悬浮条宣称点击可下载某款特定游戏,实际却跳转下载游戏平台APP时,这种行为可能涉及不正当竞争侵权。这一现象不仅损害了游戏开发者的权益,也误导了消费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本文凭借作者在司法实务方面的经验积累,系统归纳办案心得,深入分析当前实践问题,进而提出可操作的优化路径,以作抛砖引玉。
一、不正当竞争侵权的基本概念与相关法律规定
1. 不正当竞争的定义
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以及其他有关市场参与者采取违反公平、诚实信用等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去争取交易机会或者破坏他人的竞争优势,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了系统的规制。
2. 相关具体条款
(1)第八条规定的虚假宣传行为。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游戏平台悬浮条的误导行为有可能被认定为一种虚假宣传,因为它向用户传达了点击可下载特定游戏的错误信息。
(2)第十二条规定的互联网领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经营者利用网络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本法的各项规定,不得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影响用户选择或者其他方式,实施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游戏平台悬浮条的误导性跳转可能会干扰游戏本身的下载途径,影响游戏开发者的正常经营。
二、游戏平台悬浮条误导下载APP的行为分析
1.对用户的误导
(1)信息不对称:当用户看到官网悬浮条声称可下载某款特定游戏时,他们基于这一信息做出了点击的预期动作。然而,实际跳转至APP下载页面,这一过程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用户原本的目标是获取特定游戏的下载,却被引导至另一个结果。对于那些只想下载该游戏的用户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欺骗行为,他们可能需要重新寻找正确的游戏下载途径,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2)消费者权益受损:从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角度看,用户有权知道准确的下载信息并进行自主选择。悬浮条的误导行为剥夺了用户准确获取游戏下载资源的机会,侵犯了其知情权和选择权,使得消费者在非自愿的情况下被引导至APP下载,可能导致用户下载APP并非出于真实需求,而是被误导后的结果。
2.对游戏开发者的损害
(1)潜在用户流失:游戏开发者希望用户在平台上能够直接下载他们的游戏,以增加游戏的下载量和用户数量。然而,平台悬浮条的误导会使原本可能下载游戏的用户被引导至平台APP下载。对于那些已经拥有游戏下载渠道(如游戏官网本身、其他正规游戏平台等)的用户来说,他们可能会放弃在当前平台上寻找该游戏下载,从而导致游戏开发者在其他渠道的潜在用户流失。
(2)商业合作受阻:游戏开发者与游戏平台之间可能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商业合作关系,如分成协议、联合推广等。悬浮条的误导行为可能会损害游戏开发者的商业信誉,影响他们在其他合作伙伴中的形象。其他正规游戏平台或合作伙伴在得知该游戏平台存在这种误导用户的行为后,可能会对与该平台的合作持谨慎态度,甚至终止合作关系,这将直接影响游戏开发者的市场拓展和商业利益。
3.对市场竞争秩序的破坏
(1)不正当竞争优势:游戏平台通过悬浮条误导用户下载APP,相对于其他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正常推广游戏的竞争对手而言,获得了一种不正当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并非基于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创新等正当因素,而是通过欺骗用户获取更多的流量和用户关注,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不当的位置。
(2)市场混乱与信任危机:如果这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将导致游戏市场秩序的混乱。越来越多的游戏平台可能会效仿这种误导用户的行为,这将使整个市场陷入信任危机。用户难以辨别哪些平台提供的信息是真实可靠的,哪些是在误导他们,最终损害的是整个游戏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构成不正当竞争侵权的判定要素
1.主观故意性
(1)从平台运营的角度分析:游戏平台在设置悬浮条时,应该明知其宣称可下载特定游戏但实际跳转下载APP的行为是误导用户的。运营者通常是为了增加自身APP的下载量,以达到扩大用户群体、增加用户粘性等商业目的。这种对误导后果的明知表明平台具有主观故意性,这是判定不正当竞争侵权的重要因素之一。
(2)与正常推广手段的区分:正常的游戏推广可能会存在一些创意性的引导方式,但通常不会故意设置误导信息。而游戏平台悬浮条的这种行为明显偏离了正常的推广轨道,其目的在于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竞争优势,而非真正为了向用户提供便捷的下载服务。
2.混淆结果与误导可能性
(1)普通用户的认知:判断悬浮条是否存在误导,需要站在普通用户的认知角度。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看到悬浮条上关于下载特定游戏的明确提示,会自然地认为点击后将直接获得该游戏的下载。而实际跳转下载APP的情况与用户的这种正常预期不符,存在很大的混淆可能性。这种混淆结果足以证明悬浮条的行为具有误导性,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侵权。
(2)行业惯例与用户预期:在游戏行业中,用户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对下载提示的预期习惯。如果平台的行为与这些习惯和预期严重背离,导致用户被误导,那么这种行为就更有可能被判定为不正当竞争侵权。例如,用户习惯于在游戏官网或专门的下载页面直接获取游戏安装包,而不是被引导至平台的APP下载页面来获取特定游戏。
3.损害结果的实质性
(1)实际用户受损情况:如前所述,无论是用户的时间精力浪费,还是对游戏开发者潜在用户流失和商业合作受损等情况,都表明这种误导行为已经产生了实质性的损害结果。如果仅仅是轻微的、不易察觉的误导,可能不构成不正当竞争侵权,但当这种误导导致了可量化的损害,如特定游戏下载量的显著下降、游戏开发者商业合作机会的丧失等,就足以证明其损害的实质性。
(2)市场竞争秩序的破坏程度:从宏观层面看,这种误导性悬浮条行为对市场竞争秩序的破坏程度也是判定侵权的重要依据。如果因为这种行为导致市场上误导行为泛滥,游戏平台的公平竞争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那么可以认定其构成了不正当竞争侵权。
四、应对措施与建议
1.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管
(1)监管部门的角色:相关监管部门,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游戏平台等互联网企业的监管力度。定期对游戏平台的网页设置进行检查,重点关注悬浮条等容易产生误导的营销元素。对于发现的涉嫌不正当竞争侵权的行为,要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以维护市场秩序。
(2)提高执法效率:为了适应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监管部门需要提高执法效率。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于用户的投诉和举报能够及时处理,并且在处理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监测技术等,及时发现和查处游戏平台悬浮条误导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2.提高企业的自律意识
(1)企业内部合规管理:游戏平台企业自身应该加强内部合规管理,建立完善的广告和营销审核机制。在设置悬浮条等营销元素时,确保提供的信息准确、无误导性。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从源头上避免产生不正当竞争行为。
(2)商业道德的遵循:除了法律约束外,游戏平台企业还应该遵循商业道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真实可靠的信息来吸引用户,而不是通过欺骗性的营销手段。企业应认识到长期的商业成功建立在良好的商业信誉和与用户、合作伙伴的信任关系之上。
3.用户的权益保护与教育
(1)保障用户的维权途径:对于受到游戏平台悬浮条误导的用户,应该保障他们有便捷的维权途径。例如,游戏平台应该在网站上设置明显的投诉渠道,方便用户反映问题;同时,用户也可以向消费者协会等相关机构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消费者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对消费者进行教育,提高他们对网络营销陷阱的识别能力。例如,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活动,介绍常见的网络营销误导手段,如悬浮条误导、虚假广告等,使用户在使用网络游戏平台时能够更加谨慎,避免被误导。
结论
游戏平台网站页面悬浮条构成误导下载APP的现象是一种具有潜在危害性的行为,它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侵权。从对用户权益的损害、对游戏开发者的不良影响以及对市场竞争秩序的破坏等多方面来看,这种行为都违背了公平、诚实信用的商业原则。为了维护游戏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监管部门、企业和用户三方共同努力。监管部门加强执法监管,企业提高自律意识,用户增强维权能力和识别能力,这样才能有效遏制这种不正当竞争侵权行为的蔓延,保障游戏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可持续发展。
声明
本文仅为交流探讨之目的,不代表广悦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任何形式之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文的任何内容,请与本所沟通授权事宜,并于转载或引用时注明出处。如您有意就相关议题进一步交流或探讨,欢迎与本所联系。
本文作者
知识产权领域介绍
知识产权领域规模为 15 人,由深耕知识产权专业领域的资深律师组成。团队以技术驱动,采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为客户提供高效的专业服务,团队致力于知识产权法律领域实务与研究,力争为客户创造价值、解决难题,通过知识产权专业服务为客户赋能。
知识产权领域长期为食品、保健品、服装、灯具、日化、汽配、家居、教育、电子产品、文化娱乐、互联网、高新科技等行业客户提供知识产权诉讼服务。领域内成员经办的多起重大疑难案件入选各级法院或行业协会、行政执法部门的“典型案例”或“指导案例”。团队可以为客户提供非诉讼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知识产权授权确权--知识产权运营与管理--知识产权维权”的全链条服务。
作者丨方洁萍
编辑丨苏韵
审核丨黎丽娜
审定丨品牌宣传与市场拓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