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是“千年商都”,制造业企业众多,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新型的民商事纠纷不断涌现,如知识产权纠纷、贸易投资等商事纠纷等。如何多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参加今年广州市两会的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律师协会会长黄山提出一份关于加快推进广州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立法的建议。
他认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并以立法的形式将其固定总结下来,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广州的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律师协会会长黄山
在具体建议方面,黄山提出,首先要明确相关单位职责分工,引导全社会贯彻落实源头治理、非诉讼纠纷化解方式优先的理念。
其次,要建立健全商事调解机制,推动商事调解的良性发展。矛盾纠纷非诉讼化解方式的调解,包括人民调解、劳动争议调解、商事调解和行政调解。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劳动争议调解已有法可依,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应运而生的商事调解法律制度尚不完善,亟待立法引领、规范和保障。应通过立法形式明确商事调解的法律地位,支持商事调解先行先试。对商事调解的适用范围、调解组织备案和主体资格登记,以及商事调解的收费、信息公开、保密义务、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管理等作出规定,保障商事调解的规范有序发展。
第三,可以创设民商事纠纷中立评估机制。建议探索设立将中立评估广泛运用于诉讼和非诉讼程序的机制,规定当事人可以委托中立第三方就矛盾纠纷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及处理结果预测进行中立评估,中立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可以作为当事人和解、调解的参考,这对于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除了上述立法建议外,黄山还就建设律师远程视频会见中心提出了相关建议。
目前广州市有律师事务所886家,执业律师2.2万余人,稳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三,是全省律师人数首个突破2万人的城市。如何保障律师依法会见的权利,切实解决律师、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黄山表示,建议广州尽快启动律师远程视频会见中心建设。疫情期间,广州对于律师会见采用在监管场所进行视频会见的方式进行,但受客观条件限制,视频会见场地和设备仍比较有限、部分视频会见设备效果不太理想,部分律师因办案迫切需要会见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当下疫情的不可预测因素还存在,广州作为律师大市,“应该有市一级的远程视频会见中心,这类中心在佛山和深圳均已建成,希望广州可以尽快启动建设”。